創未來科技––王毓駒專訪

修改時間:2023年6月4日 02:07

內容

創未來科技––王毓駒專訪

創未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毓駒

編輯採訪|廖唯辰


王毓駒,創未來科技董事長。曾於學生時期獲得國際物理奧林匹亞銀牌,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於加州理工學院取得電機工程碩士及博士,回臺後於國立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先後擔任助理教授與副教授,後來創立了創未來科技,創未來科技主要做的是雷達及通訊系統。從教職到創業,王毓駒和我們分享這一路的創業經歷與人生經驗。


創業源起:技術與需求驅動

「技術發展接近成熟的時候就會有很多需求跑出來。」王毓駒在相控陣列技術方面,從研究所開始已經做了十幾年。他提到當科技研發到成熟度夠的狀態時,它的技術完整度也會愈來愈高,客戶可以看到它的終端使用,市場需求會出現。當初市場需求出現時,雖然和市場還有一個區間沒有完全匹配,但由直接或間接得知的方式來評估,認為這個市場已經準備要起飛,所以覺得要趕緊把技術產品化。因此技術與需求驅動,是創業最基本的原因。

資金:營收驅動

創未來科技的資金有幾個股東出資,但大部分資金是來自於營收,投資人是在補足初期客戶款項資金尚未到位之前營運所需資金。以企業的角度來看,客戶的訂單為主要的資金來源對企營經營來說比較健康。創未來科技和現在一般的新創公司比較不一樣,到目前為止,基本上沒有創投的資助或是法人的介入。未來長期來看還是會有,但是短期之內不會有。

創造.未來科技

「創未來科技」的命名,具有時空背景的意義。王毓駒提到,在創造這個名字時,是在衡量整個臺灣的產業。捌零年代臺灣有非常大的半導體需求,因此臺積電在那時被創造了,命名為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到了玖零年代末期,許多新媒體,包括CD-ROM等等,需要特殊的晶片去做,所以那時候就有聯發科(MediaTek)。到了2010、2020時,王毓駒認為未來的技術難以像三、四十年前那樣明確,很難說半導體、媒體科技是非常明確的需求,也不知道產業長期來看是否有什麼核心的基礎需求。創未來科技想要做的是,在每個時間點來看都是新的科技,因此取名為「創未來科技」。

創業過程持續會遇到困難

困難可能會有許多形式,例如產品開發時,可能會跟預期的開發時間不一樣,有些會提早做完、有些會較晚做完,它是一個機率分佈,遇到這些,可能就跟團隊溝通、跟業務溝通、還有跟客戶溝通,是可以面對的問題。另外,公司經營上會有很多狀況,包括怎麼找人、怎麼找錢、和投資人洽談等等。如果時間夠多,基本上也不是什麼困難。創業過程持續會遇到有趣的困難,但是沒有所謂最大的困難。不論是技術上或是經營上,一直都會有新的問題出現,遇到就想辦法解掉,就像解題一樣。持續出現的困難對於經營者而言,就是要想辦法提早幾個月看到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預防。所有問題只要提前準備,基本上都不是什麼不可解的問題。

對創業的看法及建議

「如果有不錯的想法,你自己也準備好,創業是相當不錯的選擇。但是創業需要很務實的去面對所有未知的狀況,努力去滿足市場的需求。」王毓駒認為創業要有一些務實的想法再做會比較好,最好專業上已經準備好,加上有好的夥伴幫助。

對於一個想要創業的人,可以提早接觸產業的資訊,或想辦法去做一些相關的專題,或是到類似的新公司看看。培養自己的專業能力、搞清楚產業是如何運作的和在產業上累積一些基本人脈是很重要的。

全數位相控陣列的優勢:軟體定義

創未來科技做的全數位相控陣列在市場上的優勢在於它是Software-defined (軟體定義)的無線收發系統;傳統上是用Hardware-defined(硬體定義)。軟體定義的全數位相控陣列透過做軟體上的訊號處理或是一些操作,能得到新的功能。硬體修改要很久,如果客戶需求改變,在不修正硬體之下,透過軟體的修改可以更快完成。創未來科技在市場上算是較早期、完整的團隊,而其它相控陣列做軟體化的公司幾乎沒有。

國防產業現況及創未來科技未來發展方向

創未來科技所做的產品與國防、太空產業息息相關。臺灣的國防產業的目前只有中科院在做。臺灣沒有像美國那種國防產業的模式。美國有洛克希德.馬丁、雷神等大型國防產業公司,而臺灣目前沒有。創未來科技希望在某個程度上,用他們擅長的科技去打破這一點。

創未來科技目前推廣產品及理念的方式,主要是透過展覽及拜訪客戶與客戶直接溝通。而在未來的發展方向上,創未來科技希望逐漸朝向工業級發展,往大眾市場前進。王毓駒提到,現在創未來科技做的相控陣列單價都特別高,主要聚焦在太空產業、能源產業和軍事產業,這些都是比較昂貴的產業。希望未來由高單價向低單價和高產量前進。

除了專業技術,創未來科技看重的是具有哪些特質的人才?

創未來科技需要的人才橫跨電子、資訊、管理、行銷、業務和機械等等。除了專業能力,創未來科技尋求的是個性、工作方式和思維方式和公司比較匹配的人才。另外,技術方面以研發部門來說,希望是比較自動自發的人。王毓駒提到,創未來科技不喜歡找被動的人,不喜歡要跟他講才會做事情這一類的。但對於技術有想法,喜愛挑戰自己的,創未來科技都很積極地在人力市場上尋找。創未來科技也歡迎有興趣的交大同學能夠前去應徵,不一定要公司目前有公告的職缺。

如何發掘專業興趣及有效提升專業能力?

要發掘專業興趣則要盡量多接觸、多參與、多讀多看。一方面多去接觸,另一方面多驗證是不是真的喜歡。至於專業能力,自己要有一些中長期的規畫,一步一步去讓自己的能力變強,不要設太好高騖遠的要求。「你要穩紮穩打去把自己的能力把它拿起來,因為專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滿長的過程。」王毓駒如此建議。

現在的大學生需具備什麼能力

王毓駒認為最基本的是把自己的專業科目學好,然後多認識同學、跟同學打好關係,因為這些同學是長期的朋友;另外有機會的話多去接觸一些活動或是講座,這些都會有幫助。「多學習、多看,大學生畢竟滿年輕的。」課內、課外活動方面,王毓駒則認為都滿重要的,看自己怎麼搭配,怎麼去平衡它。

創未來科技––王毓駒專訪

創未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毓駒

編輯採訪|廖唯辰


王毓駒,創未來科技董事長。曾於學生時期獲得國際物理奧林匹亞銀牌,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於加州理工學院取得電機工程碩士及博士,回臺後於國立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先後擔任助理教授與副教授,後來創立了創未來科技,創未來科技主要做的是雷達及通訊系統。從教職到創業,王毓駒和我們分享這一路的創業經歷與人生經驗。


創業源起:技術與需求驅動

「技術發展接近成熟的時候就會有很多需求跑出來。」王毓駒在相控陣列技術方面,從研究所開始已經做了十幾年。他提到當科技研發到成熟度夠的狀態時,它的技術完整度也會愈來愈高,客戶可以看到它的終端使用,市場需求會出現。當初市場需求出現時,雖然和市場還有一個區間沒有完全匹配,但由直接或間接得知的方式來評估,認為這個市場已經準備要起飛,所以覺得要趕緊把技術產品化。因此技術與需求驅動,是創業最基本的原因。

資金:營收驅動

創未來科技的資金有幾個股東出資,但大部分資金是來自於營收,投資人是在補足初期客戶款項資金尚未到位之前營運所需資金。以企業的角度來看,客戶的訂單為主要的資金來源對企營經營來說比較健康。創未來科技和現在一般的新創公司比較不一樣,到目前為止,基本上沒有創投的資助或是法人的介入。未來長期來看還是會有,但是短期之內不會有。

創造.未來科技

「創未來科技」的命名,具有時空背景的意義。王毓駒提到,在創造這個名字時,是在衡量整個臺灣的產業。捌零年代臺灣有非常大的半導體需求,因此臺積電在那時被創造了,命名為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到了玖零年代末期,許多新媒體,包括CD-ROM等等,需要特殊的晶片去做,所以那時候就有聯發科(MediaTek)。到了2010、2020時,王毓駒認為未來的技術難以像三、四十年前那樣明確,很難說半導體、媒體科技是非常明確的需求,也不知道產業長期來看是否有什麼核心的基礎需求。創未來科技想要做的是,在每個時間點來看都是新的科技,因此取名為「創未來科技」。

創業過程持續會遇到困難

困難可能會有許多形式,例如產品開發時,可能會跟預期的開發時間不一樣,有些會提早做完、有些會較晚做完,它是一個機率分佈,遇到這些,可能就跟團隊溝通、跟業務溝通、還有跟客戶溝通,是可以面對的問題。另外,公司經營上會有很多狀況,包括怎麼找人、怎麼找錢、和投資人洽談等等。如果時間夠多,基本上也不是什麼困難。創業過程持續會遇到有趣的困難,但是沒有所謂最大的困難。不論是技術上或是經營上,一直都會有新的問題出現,遇到就想辦法解掉,就像解題一樣。持續出現的困難對於經營者而言,就是要想辦法提早幾個月看到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預防。所有問題只要提前準備,基本上都不是什麼不可解的問題。

對創業的看法及建議

「如果有不錯的想法,你自己也準備好,創業是相當不錯的選擇。但是創業需要很務實的去面對所有未知的狀況,努力去滿足市場的需求。」王毓駒認為創業要有一些務實的想法再做會比較好,最好專業上已經準備好,加上有好的夥伴幫助。

對於一個想要創業的人,可以提早接觸產業的資訊,或想辦法去做一些相關的專題,或是到類似的新公司看看。培養自己的專業能力、搞清楚產業是如何運作的和在產業上累積一些基本人脈是很重要的。

全數位相控陣列的優勢:軟體定義

創未來科技做的全數位相控陣列在市場上的優勢在於它是Software-defined (軟體定義)的無線收發系統;傳統上是用Hardware-defined(硬體定義)。軟體定義的全數位相控陣列透過做軟體上的訊號處理或是一些操作,能得到新的功能。硬體修改要很久,如果客戶需求改變,在不修正硬體之下,透過軟體的修改可以更快完成。創未來科技在市場上算是較早期、完整的團隊,而其它相控陣列做軟體化的公司幾乎沒有。

國防產業現況及創未來科技未來發展方向

創未來科技所做的產品與國防、太空產業息息相關。臺灣的國防產業的目前只有中科院在做。臺灣沒有像美國那種國防產業的模式。美國有洛克希德.馬丁、雷神等大型國防產業公司,而臺灣目前沒有。創未來科技希望在某個程度上,用他們擅長的科技去打破這一點。

創未來科技目前推廣產品及理念的方式,主要是透過展覽及拜訪客戶與客戶直接溝通。而在未來的發展方向上,創未來科技希望逐漸朝向工業級發展,往大眾市場前進。王毓駒提到,現在創未來科技做的相控陣列單價都特別高,主要聚焦在太空產業、能源產業和軍事產業,這些都是比較昂貴的產業。希望未來由高單價向低單價和高產量前進。

除了專業技術,創未來科技看重的是具有哪些特質的人才?

創未來科技需要的人才橫跨電子、資訊、管理、行銷、業務和機械等等。除了專業能力,創未來科技尋求的是個性、工作方式和思維方式和公司比較匹配的人才。另外,技術方面以研發部門來說,希望是比較自動自發的人。王毓駒提到,創未來科技不喜歡找被動的人,不喜歡要跟他講才會做事情這一類的。但對於技術有想法,喜愛挑戰自己的,創未來科技都很積極地在人力市場上尋找。創未來科技也歡迎有興趣的交大同學能夠前去應徵,不一定要公司目前有公告的職缺。

如何發掘專業興趣及有效提升專業能力?

要發掘專業興趣則要盡量多接觸、多參與、多讀多看。一方面多去接觸,另一方面多驗證是不是真的喜歡。至於專業能力,自己要有一些中長期的規畫,一步一步去讓自己的能力變強,不要設太好高騖遠的要求。「你要穩紮穩打去把自己的能力把它拿起來,因為專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滿長的過程。」王毓駒如此建議。

現在的大學生需具備什麼能力

王毓駒認為最基本的是把自己的專業科目學好,然後多認識同學、跟同學打好關係,因為這些同學是長期的朋友;另外有機會的話多去接觸一些活動或是講座,這些都會有幫助。「多學習、多看,大學生畢竟滿年輕的。」課內、課外活動方面,王毓駒則認為都滿重要的,看自己怎麼搭配,怎麼去平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