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時間:2023年6月4日 02:50
鄭紹雄
智慧雲端科技公司-軟體實習生
智慧雲端科技創立於 2014 年,公司團隊專注於人工智慧以及擴增實境的技術,擁有專業的工程師與系統開發夥伴。隨著人工智慧的趨勢與發展,智慧雲端團隊也致力於將人工智慧發展出更多不同的應用,以專業諮詢與規劃能力提供客製化、軟硬體完美整合的解決方案與智慧設計開發,藉由不間斷地討論和溝通,期望能夠做出最符合企業夥伴的產品。智慧雲端科技公司熱愛科技、善於解決智慧系統的疑難雜症,更樂於提供客戶所需要的系統服務,也期許成為客戶長期合作的夥伴。以專業素養為客戶提供效率更精進的技術、服務與解決方案。
智慧雲端科技作為新創公司,採取扁平化管理,團隊職位無高低階之分,合作起來十分自在;老闆也相當平易近人,經常舉辦員工聚會,與團隊討論對於公司的建議及未來展望。
1.C#後端軟體工程師
在實習的大部分時間,我屬於協助公司使用 C#程式語言進行軟體開發的角色,包含使用 Unity 進行 ARVR 開發、使用 TensorFlowSharp 讓 Python 訓練瑕疵辨識的模型以適應 C#的環境,以及為期一年的工業測台程式碼產生器,與公司正職的軟體工程師進行合作,完成了許多專案。
2.公司官方網站部分前台與後台資料庫建立
公司的官網主要以 Bootstrap 為框架,後台則是以 GOOLE 試算表為資料庫,將 JS 與 Google Apps Script 結合進行存取,我負責建構後台並將其與前台整合。
3.協助硬體工程師處理軟體效能問題
由於公司會有軟體與硬體結合的應用,在軟體的使用上,硬體工程師較不擅長時間複雜度的處理,需要軟體工程師的協力開發。因此我與公司的硬體工程師、軟體工程師協同合作,共同改善程式的使用與功能,使操作更加順利。
4.協助製作與合作公司報告的文件及 PPT 報告
公司承接外包工程或與其他公司進行合作時,需要對廠商或是客戶報告進度,因此我亦需準備簡報並在會議上呈現。
5.協助後進實習生認識環境與分配工作
公司在暑期時聘請短期實習生協助專案,由我負責帶領他們認識公司與操作環境的設置,並在之後分配工作事宜。大一暑假時透過大學班導的引薦,我開始在公司進行實習,兩年半來利用課間空堂和晚上的時間開發軟體及撰寫程式,一周大約工作二十五小時,與許多有想法、有實力的前輩一起合作專案,受益匪淺。由於是新創公司,人數約五到七人為一個團隊,專案類型較多元,從 C#環境的 AR/VR 三維系統到 python 環境的瑕疵檢測神經網路都可能成為我的工作內容,在公司我藉由完成許多的專案,學到了許多可能只有出社會後才能學習到的寶貴經驗,對於我未來的影響非常大。
1.軟體開發的技巧
學校的課程「演算法及資料結構」降低了公司內工作專案的時間複雜度,「軟體工程」所學到的設計模式則被應用在公司的程式實作上,這些都讓我的實習工作更加有效率,也讓我習慣更靈活的應用課堂知識。而有了公司團隊經驗的基礎後,我也將公司常用的敏捷式開發帶入課堂,在學校小組作業時學會主導團隊,重視組員們的意見與程式的品質,讓課堂作品能夠更加完善,也讓團隊能獲得優異的成績。
2.自學能力的培養
在學校可能受限於老師授課的時間,無法教授學生太多知識,畢竟對於資訊領域來說,涵蓋的範圍非常廣,因此面對工作上的各種需求,從書中或是從網路上自學成了家常便飯。越是挖掘軟體開發的知識越是深刻感覺自己的不足,所幸,這種「不足感」帶來的不是失落,而是將自己更加沉浸於新知識的動力。
3.英文閱讀速度的提升
資訊領域最新的技術文件往往都是以英文撰寫,而國外論壇亦時常設有針對程式問題的討論區,因此,想要快速的學習到最新技術,又或者尋找是否有人遇過類似問題,都必須使用英文,這促使我加快了英文閱讀的速度。
4.時間規劃的習慣
我一周大約會去公司兩天至三天,平均大約付出二十五小時在公司的事情上。如何將時間合理的分配在工作、學業、休閒三者之間,是十分重要的。在剛開始實習時,也許會手忙腳亂,但隨著時間加長,逐漸調整,便能取得最適當的平衡。
5.程式可維護度的重要
在一份專案中,不太可能由一個人負責全部的事情,常是團隊合作,而這份專案後續可能還會再有第二版,但不一定是由同一批人持續完成,如何順利的進行交接,程式的可維護性在此便顯得十分重要。依照一份公司訂的 Coding Style 進行開發,統一內部的開發習慣,重視程式註解跟總結,並在有餘力時加註文件以更詳細的說明,便是很好的方式。
6.表達與報告的能力
代表公司與客戶開會,鉅細靡遺皆需清楚,因此接觸到了原先較不熟悉的領域,而報告的同時,溝通與應答也日益進步;
從後端到前後端整合、硬體電路再到產品進度匯報,在實習期間我曾參與公司不少專案並負責各式職位,所獲良多。協助工程師解決時間複雜度的問題,使我認知到紮實基礎的重要並滿足了自我實現;代表公司與客戶開會,鉅細靡遺皆需清楚,因此接觸到了原先較不熟悉的領域,而報告的同時,溝通與應答也日益進步;為了因應瞬息萬變的客戶需求,公司團隊採用敏捷式開發,將此方法應用回學校小組團隊,使效率提升且品質精益。課堂與實習,理論與實作,兩者相得益彰,這是我在資訊工程學涯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學習到的東西將成為茁壯我的養分,我會帶著這些知識與經驗繼續前往人生下一個旅途,I am a slow walker, but I never walk backwards。
1.培養與其他領域專家合作的能力
雖然在科技公司擔任軟體實習生,但寫程式只是我工作的其中一部分,更主要的一部分則是學習技能並與同事、各戶的溝通,過程中與不同領域的夥伴一起共事,不同於學校專題,各異領域的同事可能無法理解資訊軟體的專有名詞,而我也不懂其他領域的專業用語,故彼此之間必須要使用更加白話的形容以便對方瞭解,這也是學習表達與分享的機會。
2.時間規劃能力
針對時間規畫上,實習是重省如何管理、分配時間一個很好的契機,在實習的過程中,必須要妥善的規劃自己的時間,做好時間管理的紀錄,尤其在專案趕進度與期中期末課業兩頭燒時,更是如此。
在我離職前一個月,許多專案需進行交接,而手邊最後一個專案的結案迫在眉睫,同時我已入學研究所,逐漸開始處理實驗室所交代的任務,如何在課業與工作上取得平衡,同時維持身體的健康,這都是在實習期間強迫養成的時間規劃技能,也是我認為實習所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
3.尋找未來志向
實習也會是踏入職場前,可以初步認識工作環境的機會,因此,若是有機會,建議各位同學能夠走出校園,參與自己專業領域的實習,我想一定能夠開闊自己的眼界並對未來方向更加瞭解。
鄭紹雄
智慧雲端科技公司-軟體實習生
智慧雲端科技創立於 2014 年,公司團隊專注於人工智慧以及擴增實境的技術,擁有專業的工程師與系統開發夥伴。隨著人工智慧的趨勢與發展,智慧雲端團隊也致力於將人工智慧發展出更多不同的應用,以專業諮詢與規劃能力提供客製化、軟硬體完美整合的解決方案與智慧設計開發,藉由不間斷地討論和溝通,期望能夠做出最符合企業夥伴的產品。智慧雲端科技公司熱愛科技、善於解決智慧系統的疑難雜症,更樂於提供客戶所需要的系統服務,也期許成為客戶長期合作的夥伴。以專業素養為客戶提供效率更精進的技術、服務與解決方案。
智慧雲端科技作為新創公司,採取扁平化管理,團隊職位無高低階之分,合作起來十分自在;老闆也相當平易近人,經常舉辦員工聚會,與團隊討論對於公司的建議及未來展望。
1.C#後端軟體工程師
在實習的大部分時間,我屬於協助公司使用 C#程式語言進行軟體開發的角色,包含使用 Unity 進行 ARVR 開發、使用 TensorFlowSharp 讓 Python 訓練瑕疵辨識的模型以適應 C#的環境,以及為期一年的工業測台程式碼產生器,與公司正職的軟體工程師進行合作,完成了許多專案。
2.公司官方網站部分前台與後台資料庫建立
公司的官網主要以 Bootstrap 為框架,後台則是以 GOOLE 試算表為資料庫,將 JS 與 Google Apps Script 結合進行存取,我負責建構後台並將其與前台整合。
3.協助硬體工程師處理軟體效能問題
由於公司會有軟體與硬體結合的應用,在軟體的使用上,硬體工程師較不擅長時間複雜度的處理,需要軟體工程師的協力開發。因此我與公司的硬體工程師、軟體工程師協同合作,共同改善程式的使用與功能,使操作更加順利。
4.協助製作與合作公司報告的文件及 PPT 報告
公司承接外包工程或與其他公司進行合作時,需要對廠商或是客戶報告進度,因此我亦需準備簡報並在會議上呈現。
5.協助後進實習生認識環境與分配工作
公司在暑期時聘請短期實習生協助專案,由我負責帶領他們認識公司與操作環境的設置,並在之後分配工作事宜。大一暑假時透過大學班導的引薦,我開始在公司進行實習,兩年半來利用課間空堂和晚上的時間開發軟體及撰寫程式,一周大約工作二十五小時,與許多有想法、有實力的前輩一起合作專案,受益匪淺。由於是新創公司,人數約五到七人為一個團隊,專案類型較多元,從 C#環境的 AR/VR 三維系統到 python 環境的瑕疵檢測神經網路都可能成為我的工作內容,在公司我藉由完成許多的專案,學到了許多可能只有出社會後才能學習到的寶貴經驗,對於我未來的影響非常大。
1.軟體開發的技巧
學校的課程「演算法及資料結構」降低了公司內工作專案的時間複雜度,「軟體工程」所學到的設計模式則被應用在公司的程式實作上,這些都讓我的實習工作更加有效率,也讓我習慣更靈活的應用課堂知識。而有了公司團隊經驗的基礎後,我也將公司常用的敏捷式開發帶入課堂,在學校小組作業時學會主導團隊,重視組員們的意見與程式的品質,讓課堂作品能夠更加完善,也讓團隊能獲得優異的成績。
2.自學能力的培養
在學校可能受限於老師授課的時間,無法教授學生太多知識,畢竟對於資訊領域來說,涵蓋的範圍非常廣,因此面對工作上的各種需求,從書中或是從網路上自學成了家常便飯。越是挖掘軟體開發的知識越是深刻感覺自己的不足,所幸,這種「不足感」帶來的不是失落,而是將自己更加沉浸於新知識的動力。
3.英文閱讀速度的提升
資訊領域最新的技術文件往往都是以英文撰寫,而國外論壇亦時常設有針對程式問題的討論區,因此,想要快速的學習到最新技術,又或者尋找是否有人遇過類似問題,都必須使用英文,這促使我加快了英文閱讀的速度。
4.時間規劃的習慣
我一周大約會去公司兩天至三天,平均大約付出二十五小時在公司的事情上。如何將時間合理的分配在工作、學業、休閒三者之間,是十分重要的。在剛開始實習時,也許會手忙腳亂,但隨著時間加長,逐漸調整,便能取得最適當的平衡。
5.程式可維護度的重要
在一份專案中,不太可能由一個人負責全部的事情,常是團隊合作,而這份專案後續可能還會再有第二版,但不一定是由同一批人持續完成,如何順利的進行交接,程式的可維護性在此便顯得十分重要。依照一份公司訂的 Coding Style 進行開發,統一內部的開發習慣,重視程式註解跟總結,並在有餘力時加註文件以更詳細的說明,便是很好的方式。
6.表達與報告的能力
代表公司與客戶開會,鉅細靡遺皆需清楚,因此接觸到了原先較不熟悉的領域,而報告的同時,溝通與應答也日益進步;
從後端到前後端整合、硬體電路再到產品進度匯報,在實習期間我曾參與公司不少專案並負責各式職位,所獲良多。協助工程師解決時間複雜度的問題,使我認知到紮實基礎的重要並滿足了自我實現;代表公司與客戶開會,鉅細靡遺皆需清楚,因此接觸到了原先較不熟悉的領域,而報告的同時,溝通與應答也日益進步;為了因應瞬息萬變的客戶需求,公司團隊採用敏捷式開發,將此方法應用回學校小組團隊,使效率提升且品質精益。課堂與實習,理論與實作,兩者相得益彰,這是我在資訊工程學涯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學習到的東西將成為茁壯我的養分,我會帶著這些知識與經驗繼續前往人生下一個旅途,I am a slow walker, but I never walk backwards。
1.培養與其他領域專家合作的能力
雖然在科技公司擔任軟體實習生,但寫程式只是我工作的其中一部分,更主要的一部分則是學習技能並與同事、各戶的溝通,過程中與不同領域的夥伴一起共事,不同於學校專題,各異領域的同事可能無法理解資訊軟體的專有名詞,而我也不懂其他領域的專業用語,故彼此之間必須要使用更加白話的形容以便對方瞭解,這也是學習表達與分享的機會。
2.時間規劃能力
針對時間規畫上,實習是重省如何管理、分配時間一個很好的契機,在實習的過程中,必須要妥善的規劃自己的時間,做好時間管理的紀錄,尤其在專案趕進度與期中期末課業兩頭燒時,更是如此。
在我離職前一個月,許多專案需進行交接,而手邊最後一個專案的結案迫在眉睫,同時我已入學研究所,逐漸開始處理實驗室所交代的任務,如何在課業與工作上取得平衡,同時維持身體的健康,這都是在實習期間強迫養成的時間規劃技能,也是我認為實習所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
3.尋找未來志向
實習也會是踏入職場前,可以初步認識工作環境的機會,因此,若是有機會,建議各位同學能夠走出校園,參與自己專業領域的實習,我想一定能夠開闊自己的眼界並對未來方向更加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