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一旦被付諸行動,就會變得神聖。

修改時間:2024年11月22日 04:21

內容

「夢想一旦被付諸行動,就會變得神聖。」—專訪飛行書屋咖啡創辦人鄧晴心 

採訪編輯/彭鈺純 

川流不息的新竹交流道旁,一間迷人的小小咖啡廳藏在道路盡頭。紅磚堆砌起 來的斑駁牆面,搭配上生機盎然肆意攀爬的綠植及五顏六色的彩繪壁畫裝飾, 最吸引人的是路邊還有一座用木頭搭建而成的迷你樹屋,彷彿跨越時空限制來 到了另一個不可思議的童話世界。這裡是飛行樹屋咖啡,一個年輕女孩逐夢、 造夢、最終圓夢的地方。 

將年輕的夢化為現實 

說出來似乎會讓人覺得很不可思議,或許沒有人能想像到這個漂亮的小地方, 是從創辦人鄧晴心一個偶然的起心動念而開始。「我就是跑步經過這邊啊,發現有一個廢墟很可愛,其實這邊都差不多,有人住又有廢墟,就像古早亂蓋的眷村。那個時候覺得很酷,想做這件事(蓋樹屋),就先去找里長問能不能聯繫到這邊的主人。」鄧晴心坐在面前,面帶微笑地講述她開始創業的契機,纖細的身體裡彷彿蘊含著強大的能量,明明語氣輕柔,眼中卻迸射出堅定的光芒。原本就讀於東海大學外文系的她,為了完成當時想成為國際業務的嚮往,畢業後繼續於外貿協會設立的國企班(ITI)日語組就讀。偶然在晨跑過程途經這片廢墟,讓她回憶起曾經立下「要蓋一座樹屋」的夢想,促使她毅然決然地走上了另一條原先從未設想過的道路,整個人生軌跡也產生了巨大的改變。 

為夢想添磚加瓦 

搬木頭、鋸木板、鑽孔打洞,從整個樹屋的架構到外觀的佈置皆由她一人完成,雖然在訪談過程中她總是用溫柔平和的聲音談著自己曾經所經歷過的種種,但其中艱辛想必遠超出我們的想像。「其實稍微有點辛苦,光是體力活就蠻累的,但我這個人很孤僻,喜歡一個人做事,雖然也不是說中間完全沒有人來幫忙,但就可能是偶然他剛好有空就來看一下,不是真的合作這種。」對於鄧晴心來說,逐夢過程中的阻礙彷彿都能夠一一克服,無論是不支持不理解的聲浪,或者體力上的限制,都只是替這座夢幻小屋加冕的勳章。甚至連當我提問到非就讀相關科系是否會有所影響,她都微笑著告訴我由於蓋樹屋的中文資料非常少,只能在國外網站買書,對於外文系來說其實算一大優勢。 

完成樹屋的成就感和滿足感能抵銷所有過程中的疲憊和辛勞,由於著迷於這些 廢墟的美,想將它分享出去使更多人看見,於是鄧晴心開始著手擴大這項計 畫。「覺得他們(廢墟)很美,我們那個年代的人可能就喜歡這些東西吧!像彩虹眷村。後來覺得有這樣一個咖啡廳蠻好的,結合起來變成一個社區,有眷村有樹屋,好像蠻美的,所以就去做了。」細細觀察咖啡廳的每一處角落,從屋外五顏六色的手繪造景、色彩繽紛的裝飾品以及各色生機勃勃的花草植物,全都由鄧晴心一手包辦。走進飛行樹屋咖啡,似乎能使人拋開現實紛擾,步入奇幻的童話世界。 

逐夢過程中的心境轉變 

放棄了原本妥貼完善的人生規劃,選擇走上在旁人眼中也許較不穩定且充滿挑 戰的道路,起初鄧晴心也有過片刻迷惘,但於她而言這些不過是對於所熱愛之 事的考驗。「我知道我自己在幹嘛,」在整個訪談過程中都能強烈感受到她身上所散發出的堅定能量,這句話輕飄飄卻擲地有聲。「但是也會有另一個聲音問自己:你到底在幹嘛?也許身邊的人根本不理解你幹嘛做這件事、為什麼要這麼堅持;但你心中某一個聲音早就已經很篤定的說:我就是要做這件事。」她提及自己不太在意朋友的想法,也不會特別過問;至於廢墟周邊的鄰居一開始當然也不太理解她到底在做什麼,但慢慢地隨著時間轉變,樹屋對於大家彷彿已經成為一個理所當然的存在,在她鍥而不捨的努力耕耘過程中,樹屋逐漸地成為居民們生活的一部分。 

至於提及曾經的嚮往,鄧晴心毫不諱言地指出自己年輕時把學以致用這件事看 得太過狹窄。「以前都會覺得要學以致用,外文系可能要去補習班、外企,當國際業務等等,這就是那時候的定義。」但她話鋒一轉,表明了現在對這件事的看法,「但其實我也不覺得我現在沒用,人生是有很多可能性,不太需要去限制自己,因為它會給你驚喜,可以不用抗拒、試著去接受它,反正走到最後它就會告訴你了。」也許很多人窮極一生庸庸碌碌的尋找自己想要做的事,但在鄧晴心眼中這些都是一個偶然的過程,就像跑個步突然出現一片可以拿來蓋樹屋的廢墟,聽起來是如此荒謬又美好。「我會覺得這種偶然好像是冥冥註定的事,就是命運的感覺,除非你不願意敞開心胸去接受這件事。」 

造夢者所需具備的特質 

隨著許多思想上的革新和轉變,許多年輕人不甘當著員工領固定的薪水,反而 紛紛懷抱著創業的夢想。談及創業者須具備的能力或特質,鄧晴心以過來人的 經驗給予出自己的答案。「其實我以前會覺得一定要具備某些特定的能力,但一路看過來,因為物以類聚,身邊有很多同類,就會覺得好像每一種特質的人都可以做出一些什麼,不是侷限於什麼特質,而是每一個特質的人都可以走出自己很特殊的道路,並非只有某種人才能夠走到最後。」當然對她而言,即便是每個人都能夠有自己的可能性,行動力仍然是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要逼著自己邁開腳步,才能夠有不斷前進的動力。 

談到很多人害怕跨出自己的舒適圈,從零到一往往是最困難的一個步驟,然而 她卻語調和緩地反問「原本的舒適圈是真的自己覺得很舒適嗎?」轉換跑道的

一部分原因也許是一剎那的偶然和頓悟,但很多時候也有可能是你不夠喜歡現 在的生活。「如果你喜歡現在的生活,就不會被推去另一個地方,所以我不會覺得那是舒適圈,也許對很多人來說他熟悉的地方那就是舒適圈,但如果他在那裡不快樂,那這樣還算是舒適圈嗎?」所以歸根究底而言,當你有了想做出改變的起心動念,就應該毫不猶豫地開始行動,如果常常被許多因素絆住腳步而辜負了所熱愛想追求的事物,也許會是非常遺憾的一件事。 

夢想以外還有夢想 

來訪前我注意到飛行樹屋咖啡從原本兼具白天和晚上的複合式營運方式改成只 保留晚上的酒吧而關閉了白天的咖啡廳,詢問關閉的原因是否是為了找尋工作 和生活的平衡點,鄧晴心表示並非全然是這個原因。「其實一開始關是因為我有個新的企劃在弄,想要趕快將它收尾,再加上疫情影響使許多小夥伴離開,樹屋人手有些不足。我那時侯是一天上班十三個小時,基本上一個人做了好幾個人的工作,雖然還可以平衡的過來,但好像快要到極限了。」沒想到在關閉白天的咖啡廳後她發現無論是身體或是心靈狀態都比原先更好,於是決定維持一段時間,同時也等待志同道合的人加入。「不適合硬湊比自己做更痛苦,因為我很孤僻嘛,本來就喜歡一個人,如果還跟合不來的人相處我會很痛苦。」 

出於好奇詢問了新企畫的具體內容,才發現不只是樹屋跟咖啡廳,鄧晴心想做 的事還有很多。「我在弄一個共生公寓,已經開始啟動了,很漂亮,也找好了室友。」近年來這項觀念越來越流行,然而新竹似乎比較少人在從事類似的企 劃,鄧晴心細細解釋共生公寓如何操作及其背後的意涵。「會做這種事情的人 能是因為他有一個老家,或者是他專業做這件事,去找稍微沒那麼漂亮的屋 子,把他翻修一下,再分租出去,做的人也會住進去。這種形式比較著重的是 公共空間,大家可能晚上會一起煮飯、生活在一起,通常感情都會蠻好的,這 是最理想的狀態(感情好)。我現在這邊的狀態也很不錯,當然經營者每個人都 有不同的想法,也有各自的困難跟問題,所以軟性的氣氛很重要,就要看你是 用什麼方法去尋找一起住的人,然後讓什麼樣的人(住進來)。看別人評價說很像『在挑選實境秀的演員』,如果真的都是很處的來的人,其實是會非常快樂的。」 

與此同時鄧晴心也談到自己的現狀,「我開始很認真的寫作,主題其實已經訂好了,所以一開始的起心動念只是想經營酒吧,結合起來而使這個主題更加完整的被呈現出來。」她認為光寫作是不行的,必須更深入了解這個世界,從中找尋更多值得被寫出來的東西。然而經營到現在,大概到兩個月前她才擁有餘裕的時間開始寫作,一直到她最近決定關閉白天的咖啡廳,同時加上共生公寓企畫的完工,使她決心放下自己的執念,繼續追尋想做的事。樹屋的故事也許會成為一部份的寫作材料,但她更多的是想把在這裡感受到的事情分享出去,於她而言這或許是一部分的啟發或理論,讓她能用更多元的角度來完成自己的作品。「其實我當初已經有想寫作的主題,也不算是主題,應該算是個研究方向,雖然這兩年沒有時間寫作或是思考這麼多,但它(樹屋)已經幫我完成很大進度了。」 

鄧晴心笑著說自己已經很久沒有聊過這個,「那時候成立了一個網站,想要研究被愛學,我們如果粗淺的把愛分成兩半,那麼一部分是愛,一部分是被愛,我主要是想研究被愛這個方面。我認為它不是被動的,被愛這件事才是主動的, 不管是你的存在本身或你創造出來的東西,甚至可以挖掘出一個公式,並且依靠智慧去達成,而成為一個被愛的存在。反而愛這件事相較而言我會覺得它是比較被動的,你今天自然而然被一個人或事吸引,你自然而然去愛他,那這件事還能算是主動嗎?那時候就是突然想到這個理論,有點想要研究他,現在覺得可以寫得更完整,因為我發現了不同的事情,以我那時候的觀點衍伸出其他 新的觀點。」這些年來經營樹屋所經歷的種種或多或少都成為了她寫作的養 分,藉由把白天咖啡廳關閉這個契機,她可以繼續完成下一個夢。「雖然我很愛這,但我沒有一定要付出我的全部在這,以前這可能是我的執念,但我現在覺得我一樣很愛這,一樣很願意付出,這樣對現在的我來講就夠了,我已經可以對我所愛的東西有一個很完滿的一個解釋了。」 

對懷抱夢想年輕人之期許 

對於創業這件事,鄧晴心說她以前其實會盡量勸退身邊的人,因為唯有自身經 歷過才能感受到其中的艱辛。然而隨著心境轉變,現在的她抱持著積極鼓勵的 態度。「我現在覺得就去嘗試看看阿,有時候真的是要經歷那些才會真正變成一個快樂的人,可能真的很辛苦,但像我啊,可能就是經歷過,所以變得容易去感謝很多事情;沒有經歷之前可能還會常常抱怨,但當你很願意用很多愛走過去就會發現這一切有多不容易。每個人都這麼用心才有這麼多很美好的地方誕生,我現在才可以去享受這些事,也許都是別人花了很多心力和愛去創造,我看到很多東西都會覺得很不可思議,就會覺得很感謝。」 

儘管追逐夢想這條路上總會遇到很多辛勞,然而從鄧晴心一字一句的心路歷程 中,這些所有在當下使你感到痛苦的事物皆有可能化為成長的養分。道路盡頭 這間小小的樹屋咖啡廳,乘載著她少時的夢、一路以來的艱辛和最終達成的完 滿,相信她永遠能夠懷抱著熱情和憧憬,永不停止追尋夢想的步伐。

「夢想一旦被付諸行動,就會變得神聖。」—專訪飛行書屋咖啡創辦人鄧晴心 

採訪編輯/彭鈺純 

川流不息的新竹交流道旁,一間迷人的小小咖啡廳藏在道路盡頭。紅磚堆砌起 來的斑駁牆面,搭配上生機盎然肆意攀爬的綠植及五顏六色的彩繪壁畫裝飾, 最吸引人的是路邊還有一座用木頭搭建而成的迷你樹屋,彷彿跨越時空限制來 到了另一個不可思議的童話世界。這裡是飛行樹屋咖啡,一個年輕女孩逐夢、 造夢、最終圓夢的地方。 

將年輕的夢化為現實 

說出來似乎會讓人覺得很不可思議,或許沒有人能想像到這個漂亮的小地方, 是從創辦人鄧晴心一個偶然的起心動念而開始。「我就是跑步經過這邊啊,發現有一個廢墟很可愛,其實這邊都差不多,有人住又有廢墟,就像古早亂蓋的眷村。那個時候覺得很酷,想做這件事(蓋樹屋),就先去找里長問能不能聯繫到這邊的主人。」鄧晴心坐在面前,面帶微笑地講述她開始創業的契機,纖細的身體裡彷彿蘊含著強大的能量,明明語氣輕柔,眼中卻迸射出堅定的光芒。原本就讀於東海大學外文系的她,為了完成當時想成為國際業務的嚮往,畢業後繼續於外貿協會設立的國企班(ITI)日語組就讀。偶然在晨跑過程途經這片廢墟,讓她回憶起曾經立下「要蓋一座樹屋」的夢想,促使她毅然決然地走上了另一條原先從未設想過的道路,整個人生軌跡也產生了巨大的改變。 

為夢想添磚加瓦 

搬木頭、鋸木板、鑽孔打洞,從整個樹屋的架構到外觀的佈置皆由她一人完成,雖然在訪談過程中她總是用溫柔平和的聲音談著自己曾經所經歷過的種種,但其中艱辛想必遠超出我們的想像。「其實稍微有點辛苦,光是體力活就蠻累的,但我這個人很孤僻,喜歡一個人做事,雖然也不是說中間完全沒有人來幫忙,但就可能是偶然他剛好有空就來看一下,不是真的合作這種。」對於鄧晴心來說,逐夢過程中的阻礙彷彿都能夠一一克服,無論是不支持不理解的聲浪,或者體力上的限制,都只是替這座夢幻小屋加冕的勳章。甚至連當我提問到非就讀相關科系是否會有所影響,她都微笑著告訴我由於蓋樹屋的中文資料非常少,只能在國外網站買書,對於外文系來說其實算一大優勢。 

完成樹屋的成就感和滿足感能抵銷所有過程中的疲憊和辛勞,由於著迷於這些 廢墟的美,想將它分享出去使更多人看見,於是鄧晴心開始著手擴大這項計 畫。「覺得他們(廢墟)很美,我們那個年代的人可能就喜歡這些東西吧!像彩虹眷村。後來覺得有這樣一個咖啡廳蠻好的,結合起來變成一個社區,有眷村有樹屋,好像蠻美的,所以就去做了。」細細觀察咖啡廳的每一處角落,從屋外五顏六色的手繪造景、色彩繽紛的裝飾品以及各色生機勃勃的花草植物,全都由鄧晴心一手包辦。走進飛行樹屋咖啡,似乎能使人拋開現實紛擾,步入奇幻的童話世界。 

逐夢過程中的心境轉變 

放棄了原本妥貼完善的人生規劃,選擇走上在旁人眼中也許較不穩定且充滿挑 戰的道路,起初鄧晴心也有過片刻迷惘,但於她而言這些不過是對於所熱愛之 事的考驗。「我知道我自己在幹嘛,」在整個訪談過程中都能強烈感受到她身上所散發出的堅定能量,這句話輕飄飄卻擲地有聲。「但是也會有另一個聲音問自己:你到底在幹嘛?也許身邊的人根本不理解你幹嘛做這件事、為什麼要這麼堅持;但你心中某一個聲音早就已經很篤定的說:我就是要做這件事。」她提及自己不太在意朋友的想法,也不會特別過問;至於廢墟周邊的鄰居一開始當然也不太理解她到底在做什麼,但慢慢地隨著時間轉變,樹屋對於大家彷彿已經成為一個理所當然的存在,在她鍥而不捨的努力耕耘過程中,樹屋逐漸地成為居民們生活的一部分。 

至於提及曾經的嚮往,鄧晴心毫不諱言地指出自己年輕時把學以致用這件事看 得太過狹窄。「以前都會覺得要學以致用,外文系可能要去補習班、外企,當國際業務等等,這就是那時候的定義。」但她話鋒一轉,表明了現在對這件事的看法,「但其實我也不覺得我現在沒用,人生是有很多可能性,不太需要去限制自己,因為它會給你驚喜,可以不用抗拒、試著去接受它,反正走到最後它就會告訴你了。」也許很多人窮極一生庸庸碌碌的尋找自己想要做的事,但在鄧晴心眼中這些都是一個偶然的過程,就像跑個步突然出現一片可以拿來蓋樹屋的廢墟,聽起來是如此荒謬又美好。「我會覺得這種偶然好像是冥冥註定的事,就是命運的感覺,除非你不願意敞開心胸去接受這件事。」 

造夢者所需具備的特質 

隨著許多思想上的革新和轉變,許多年輕人不甘當著員工領固定的薪水,反而 紛紛懷抱著創業的夢想。談及創業者須具備的能力或特質,鄧晴心以過來人的 經驗給予出自己的答案。「其實我以前會覺得一定要具備某些特定的能力,但一路看過來,因為物以類聚,身邊有很多同類,就會覺得好像每一種特質的人都可以做出一些什麼,不是侷限於什麼特質,而是每一個特質的人都可以走出自己很特殊的道路,並非只有某種人才能夠走到最後。」當然對她而言,即便是每個人都能夠有自己的可能性,行動力仍然是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要逼著自己邁開腳步,才能夠有不斷前進的動力。 

談到很多人害怕跨出自己的舒適圈,從零到一往往是最困難的一個步驟,然而 她卻語調和緩地反問「原本的舒適圈是真的自己覺得很舒適嗎?」轉換跑道的

一部分原因也許是一剎那的偶然和頓悟,但很多時候也有可能是你不夠喜歡現 在的生活。「如果你喜歡現在的生活,就不會被推去另一個地方,所以我不會覺得那是舒適圈,也許對很多人來說他熟悉的地方那就是舒適圈,但如果他在那裡不快樂,那這樣還算是舒適圈嗎?」所以歸根究底而言,當你有了想做出改變的起心動念,就應該毫不猶豫地開始行動,如果常常被許多因素絆住腳步而辜負了所熱愛想追求的事物,也許會是非常遺憾的一件事。 

夢想以外還有夢想 

來訪前我注意到飛行樹屋咖啡從原本兼具白天和晚上的複合式營運方式改成只 保留晚上的酒吧而關閉了白天的咖啡廳,詢問關閉的原因是否是為了找尋工作 和生活的平衡點,鄧晴心表示並非全然是這個原因。「其實一開始關是因為我有個新的企劃在弄,想要趕快將它收尾,再加上疫情影響使許多小夥伴離開,樹屋人手有些不足。我那時侯是一天上班十三個小時,基本上一個人做了好幾個人的工作,雖然還可以平衡的過來,但好像快要到極限了。」沒想到在關閉白天的咖啡廳後她發現無論是身體或是心靈狀態都比原先更好,於是決定維持一段時間,同時也等待志同道合的人加入。「不適合硬湊比自己做更痛苦,因為我很孤僻嘛,本來就喜歡一個人,如果還跟合不來的人相處我會很痛苦。」 

出於好奇詢問了新企畫的具體內容,才發現不只是樹屋跟咖啡廳,鄧晴心想做 的事還有很多。「我在弄一個共生公寓,已經開始啟動了,很漂亮,也找好了室友。」近年來這項觀念越來越流行,然而新竹似乎比較少人在從事類似的企 劃,鄧晴心細細解釋共生公寓如何操作及其背後的意涵。「會做這種事情的人 能是因為他有一個老家,或者是他專業做這件事,去找稍微沒那麼漂亮的屋 子,把他翻修一下,再分租出去,做的人也會住進去。這種形式比較著重的是 公共空間,大家可能晚上會一起煮飯、生活在一起,通常感情都會蠻好的,這 是最理想的狀態(感情好)。我現在這邊的狀態也很不錯,當然經營者每個人都 有不同的想法,也有各自的困難跟問題,所以軟性的氣氛很重要,就要看你是 用什麼方法去尋找一起住的人,然後讓什麼樣的人(住進來)。看別人評價說很像『在挑選實境秀的演員』,如果真的都是很處的來的人,其實是會非常快樂的。」 

與此同時鄧晴心也談到自己的現狀,「我開始很認真的寫作,主題其實已經訂好了,所以一開始的起心動念只是想經營酒吧,結合起來而使這個主題更加完整的被呈現出來。」她認為光寫作是不行的,必須更深入了解這個世界,從中找尋更多值得被寫出來的東西。然而經營到現在,大概到兩個月前她才擁有餘裕的時間開始寫作,一直到她最近決定關閉白天的咖啡廳,同時加上共生公寓企畫的完工,使她決心放下自己的執念,繼續追尋想做的事。樹屋的故事也許會成為一部份的寫作材料,但她更多的是想把在這裡感受到的事情分享出去,於她而言這或許是一部分的啟發或理論,讓她能用更多元的角度來完成自己的作品。「其實我當初已經有想寫作的主題,也不算是主題,應該算是個研究方向,雖然這兩年沒有時間寫作或是思考這麼多,但它(樹屋)已經幫我完成很大進度了。」 

鄧晴心笑著說自己已經很久沒有聊過這個,「那時候成立了一個網站,想要研究被愛學,我們如果粗淺的把愛分成兩半,那麼一部分是愛,一部分是被愛,我主要是想研究被愛這個方面。我認為它不是被動的,被愛這件事才是主動的, 不管是你的存在本身或你創造出來的東西,甚至可以挖掘出一個公式,並且依靠智慧去達成,而成為一個被愛的存在。反而愛這件事相較而言我會覺得它是比較被動的,你今天自然而然被一個人或事吸引,你自然而然去愛他,那這件事還能算是主動嗎?那時候就是突然想到這個理論,有點想要研究他,現在覺得可以寫得更完整,因為我發現了不同的事情,以我那時候的觀點衍伸出其他 新的觀點。」這些年來經營樹屋所經歷的種種或多或少都成為了她寫作的養 分,藉由把白天咖啡廳關閉這個契機,她可以繼續完成下一個夢。「雖然我很愛這,但我沒有一定要付出我的全部在這,以前這可能是我的執念,但我現在覺得我一樣很愛這,一樣很願意付出,這樣對現在的我來講就夠了,我已經可以對我所愛的東西有一個很完滿的一個解釋了。」 

對懷抱夢想年輕人之期許 

對於創業這件事,鄧晴心說她以前其實會盡量勸退身邊的人,因為唯有自身經 歷過才能感受到其中的艱辛。然而隨著心境轉變,現在的她抱持著積極鼓勵的 態度。「我現在覺得就去嘗試看看阿,有時候真的是要經歷那些才會真正變成一個快樂的人,可能真的很辛苦,但像我啊,可能就是經歷過,所以變得容易去感謝很多事情;沒有經歷之前可能還會常常抱怨,但當你很願意用很多愛走過去就會發現這一切有多不容易。每個人都這麼用心才有這麼多很美好的地方誕生,我現在才可以去享受這些事,也許都是別人花了很多心力和愛去創造,我看到很多東西都會覺得很不可思議,就會覺得很感謝。」 

儘管追逐夢想這條路上總會遇到很多辛勞,然而從鄧晴心一字一句的心路歷程 中,這些所有在當下使你感到痛苦的事物皆有可能化為成長的養分。道路盡頭 這間小小的樹屋咖啡廳,乘載著她少時的夢、一路以來的艱辛和最終達成的完 滿,相信她永遠能夠懷抱著熱情和憧憬,永不停止追尋夢想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