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時間:2024年12月11日 05:10
oloo 風靡校園——張勝豐創造清交人獨特記憶
採訪編輯│侯博軒
oloo 以慵懶、便利生活為訴求出發,標誌性的黑綠配色,搭配遍布校園角落的停車站點。騎著電動滑板車穿梭於系館宿舍之間,儼然成為一種清交學生共有的大學記憶。經營 oloo 服務的路加共同創辦人張勝豐,受到在學時的經歷啟發,當時住在靠近光復校區後門 12 舍的他,每天在學校裡走路的時間就要一個鐘頭,如何省下這寶貴的時間,這樣簡單的問題不僅引導他走上創業之路,更成為路加以及 oloo 的原點。
一個不期而遇的開始
oloo 共同創辦人張勝豐提到他在學生時期就不是典型的乖乖牌好學生,他喜歡音樂,大學時期熱衷於吉他社的表演。這樣的經歷奇妙地促成了他與合夥人的第一次相遇,一個是草地音樂祭的表演者,一個是主持人,深入認識之後發現兩人同樣對創業抱有熱情,然後便有了路加。
在商業競賽中一戰成名
路加團隊從創業競賽發跡,提出共享的商業模式,由共享機車出發,希望提供隨取隨用的機車租賃服務給那些沒有能力自己擁有一台機車的大學生。張勝豐與夥伴發想的點子,卻在實作上遇到瓶頸,要設計一款能連網開關的機車並沒有想像中容易。「在嘗試過各種暴力的方法,把車子拆得亂七八糟之後,我們決定去找更專業或有相關背景的人」,於是他們擴編團隊,透過自己在社團、活動認識的朋友,廣納橫跨電機、資工、機械等不同背景的人才,組成了當時的創業競賽團隊,描繪出路加草創的雛形。最後他們在好幾個創業競賽中過關斬將,奪得佳績,而這筆累積起來的獎金便成了路加創業的第一桶金。
當理想成為現實,我們才看到現實的殘酷
路加乘著在商業競賽中的成功之勢創業。張勝豐看準了許多學生有照無車的窘境,在一面倒的市場調查支持下他不惜重本購入機車,在校園內架設機車租用站。然而事情卻沒有如預想發展,經營問題、管理問題、以及投資者的質疑都逐漸浮上檯面。「有一段時間我們真的找不太到對的方向,我們還是大學生,公司沒做起來我就只是個延畢生。」不確定的未來是他當時的生活寫照。公司經營狀況不樂觀,大部分支出都依靠他和共創夥伴另外經營的副業支撐,把錢投進公司再從自己的口袋發薪水給自己。他說當時就只能當成在買公司的股票,還要面對來自初期天使投資人的壓力。
改變市場策略,從哪跌倒就從那站起來
所幸張勝豐並沒有被創業初期的挫折打倒,「從創業開始到現在我想過無數次要放棄,但主要是人格特質吧,我下定決心放棄的能力比別人弱。」他樂觀地笑道。秉持著沒辦法下定決心放棄的決心,他熬過了創業最煎熬的日子成功轉型,將共享機車的經驗轉植到共享滑板車上。他沒有放棄共享的初衷,卻找到一片還沒有人涉足的藍海 市場。oloo 就這樣誕生了,搭上了 ESG 以及低耗能的題材的順風車,共享滑板車幫助路加在市場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地位,吸引了投資人的注意,挹注資金,靠著自己再度站起來。
複製成功的商業模式
創業的路上張勝豐也受到不少貴人相助,其中交大人的身分更是給了他許多可貴的機會。「交大人幫交大人」的信念是他認為路加能夠成功的一大助力。「當時獲得從校長、副校長、總務長、副總務長及各單位老師的支持,讓我們有機會成為台灣第一個做共享滑板車的學校。」,就這樣交大成了路加的起點。oloo 站點在前年陸續登陸校園,在學生間掀起一股討論熱潮,直到演變成現在人人愛用的代步工具。交大給了路加它需要的舞台,而張勝豐也不放過這次機會,藉由在交大的曝光吸引投資人以及更多有興趣的合作學校,目前在清華大學、中央大學也都已經陸續設立站點。
管理的挑戰
隨著公司逐漸成長,張勝豐覺得每天的工作都還是充滿挑戰,「公司草創期比較沒有方向時,很常想會不會公司突然倒掉,可是現在的挑戰反而是我做的每個決定是不是對的,我會不會哪天就後悔了。」公司成長到二、三十人的規模,一路走來都是憑著自己摸索,除了看書以及向前輩請教,大多數時候他都只能自己跌跌撞撞的前進。花上好幾年的時間學習,學習如何管理團隊、與客戶溝通、商談的技巧、如何留住公司人才。現在的他更多時候必須思考如何有效地管理公司,把時間留給更重要的決策。
在創業的道路上繼續前行
讓 oloo 奔馳在校園中是張勝豐為路加規劃的第一步,未來在推動路權修法之後,他希望將電動滑板車的市場擴展到大公司的廠區以及城市中,讓更多人都能享受到電動滑板車的便利。目前各地方政府都在積極修法規劃電動滑板車的可用範圍,不久的將來也許 oloo 就不再只是大學生們對大學生活的一種新奇體驗,而是現代人的一種新型生活型態。被問到對創業者有什麼建議的時候張勝豐語帶堅定地說:「只要確定自己有熱忱、也把模式想清楚的話,就馬上執行吧!剩下都是想太多。」他鼓勵有夢想的人放膽去做,如果追逐的是自己想要的就不要猶豫。他當初也是憑著在創業競賽中得獎的一股衝勁創業,即便過程起伏跌宕,但在他做了這個決定之後他就沒回頭過。
oloo 風靡校園——張勝豐創造清交人獨特記憶
採訪編輯│侯博軒
oloo 以慵懶、便利生活為訴求出發,標誌性的黑綠配色,搭配遍布校園角落的停車站點。騎著電動滑板車穿梭於系館宿舍之間,儼然成為一種清交學生共有的大學記憶。經營 oloo 服務的路加共同創辦人張勝豐,受到在學時的經歷啟發,當時住在靠近光復校區後門 12 舍的他,每天在學校裡走路的時間就要一個鐘頭,如何省下這寶貴的時間,這樣簡單的問題不僅引導他走上創業之路,更成為路加以及 oloo 的原點。
一個不期而遇的開始
oloo 共同創辦人張勝豐提到他在學生時期就不是典型的乖乖牌好學生,他喜歡音樂,大學時期熱衷於吉他社的表演。這樣的經歷奇妙地促成了他與合夥人的第一次相遇,一個是草地音樂祭的表演者,一個是主持人,深入認識之後發現兩人同樣對創業抱有熱情,然後便有了路加。
在商業競賽中一戰成名
路加團隊從創業競賽發跡,提出共享的商業模式,由共享機車出發,希望提供隨取隨用的機車租賃服務給那些沒有能力自己擁有一台機車的大學生。張勝豐與夥伴發想的點子,卻在實作上遇到瓶頸,要設計一款能連網開關的機車並沒有想像中容易。「在嘗試過各種暴力的方法,把車子拆得亂七八糟之後,我們決定去找更專業或有相關背景的人」,於是他們擴編團隊,透過自己在社團、活動認識的朋友,廣納橫跨電機、資工、機械等不同背景的人才,組成了當時的創業競賽團隊,描繪出路加草創的雛形。最後他們在好幾個創業競賽中過關斬將,奪得佳績,而這筆累積起來的獎金便成了路加創業的第一桶金。
當理想成為現實,我們才看到現實的殘酷
路加乘著在商業競賽中的成功之勢創業。張勝豐看準了許多學生有照無車的窘境,在一面倒的市場調查支持下他不惜重本購入機車,在校園內架設機車租用站。然而事情卻沒有如預想發展,經營問題、管理問題、以及投資者的質疑都逐漸浮上檯面。「有一段時間我們真的找不太到對的方向,我們還是大學生,公司沒做起來我就只是個延畢生。」不確定的未來是他當時的生活寫照。公司經營狀況不樂觀,大部分支出都依靠他和共創夥伴另外經營的副業支撐,把錢投進公司再從自己的口袋發薪水給自己。他說當時就只能當成在買公司的股票,還要面對來自初期天使投資人的壓力。
改變市場策略,從哪跌倒就從那站起來
所幸張勝豐並沒有被創業初期的挫折打倒,「從創業開始到現在我想過無數次要放棄,但主要是人格特質吧,我下定決心放棄的能力比別人弱。」他樂觀地笑道。秉持著沒辦法下定決心放棄的決心,他熬過了創業最煎熬的日子成功轉型,將共享機車的經驗轉植到共享滑板車上。他沒有放棄共享的初衷,卻找到一片還沒有人涉足的藍海 市場。oloo 就這樣誕生了,搭上了 ESG 以及低耗能的題材的順風車,共享滑板車幫助路加在市場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地位,吸引了投資人的注意,挹注資金,靠著自己再度站起來。
複製成功的商業模式
創業的路上張勝豐也受到不少貴人相助,其中交大人的身分更是給了他許多可貴的機會。「交大人幫交大人」的信念是他認為路加能夠成功的一大助力。「當時獲得從校長、副校長、總務長、副總務長及各單位老師的支持,讓我們有機會成為台灣第一個做共享滑板車的學校。」,就這樣交大成了路加的起點。oloo 站點在前年陸續登陸校園,在學生間掀起一股討論熱潮,直到演變成現在人人愛用的代步工具。交大給了路加它需要的舞台,而張勝豐也不放過這次機會,藉由在交大的曝光吸引投資人以及更多有興趣的合作學校,目前在清華大學、中央大學也都已經陸續設立站點。
管理的挑戰
隨著公司逐漸成長,張勝豐覺得每天的工作都還是充滿挑戰,「公司草創期比較沒有方向時,很常想會不會公司突然倒掉,可是現在的挑戰反而是我做的每個決定是不是對的,我會不會哪天就後悔了。」公司成長到二、三十人的規模,一路走來都是憑著自己摸索,除了看書以及向前輩請教,大多數時候他都只能自己跌跌撞撞的前進。花上好幾年的時間學習,學習如何管理團隊、與客戶溝通、商談的技巧、如何留住公司人才。現在的他更多時候必須思考如何有效地管理公司,把時間留給更重要的決策。
在創業的道路上繼續前行
讓 oloo 奔馳在校園中是張勝豐為路加規劃的第一步,未來在推動路權修法之後,他希望將電動滑板車的市場擴展到大公司的廠區以及城市中,讓更多人都能享受到電動滑板車的便利。目前各地方政府都在積極修法規劃電動滑板車的可用範圍,不久的將來也許 oloo 就不再只是大學生們對大學生活的一種新奇體驗,而是現代人的一種新型生活型態。被問到對創業者有什麼建議的時候張勝豐語帶堅定地說:「只要確定自己有熱忱、也把模式想清楚的話,就馬上執行吧!剩下都是想太多。」他鼓勵有夢想的人放膽去做,如果追逐的是自己想要的就不要猶豫。他當初也是憑著在創業競賽中得獎的一股衝勁創業,即便過程起伏跌宕,但在他做了這個決定之後他就沒回頭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