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戲劇融入教育——《巫婆戲劇魔法故事屋》

修改時間:2024年12月11日 05:33

內容

當戲劇融入教育——《巫婆戲劇魔法故事屋》創辦人巫素琪:透過戲劇 我讓教學更有創意

採訪編輯│Joe Chen

 

戲劇教育 為特教生創造可能

「我感到非常震撼,原來『戲劇教育』帶給人的力量可以這麼大。」巫素琪談起這句話,努力地把眼睛睜又大又圓,似乎可以從目光中讀出一點振奮之情。巫素琪不吝嗇地解釋說,許多源自心靈的觸動都是特教班孩子帶給她的禮物,也讓她見識到「戲劇教育」充沛的渲染力與價值。

巫素琪在談話裡的情感特別澎湃,彷彿尋到寶藏的幸運兒,藏不住的笑意。除了表露出的欣喜,話語裡似乎還藏著一絲慰藉之情,她加緊解釋說:「我曾在新竹融合班教國中國文,遇過一位患有閱讀障礙的學生,對閱讀一向感到很吃力。後來,我使用戲劇教育手法帶領他參與互動。」

巫素琪回憶起往事,浮現的情感依然很清晰:「有天孩子的媽媽親自向我道謝,用很誠懇的態度。她的兒子儘管飽受挫折,也一度喪失學習興趣,驚喜的是,她的兒子並沒有放棄學習。」、「媽媽告訴我,兒子主動打開國文課本,令她驚喜不已。」以至於她的口吻裡滿是按耐不住的激動:「她說真是太不可思議了,一定要親自向我道謝!」

「後來,我再去進修戲劇教育研究所,閱讀過不少論文,發現戲劇的確可以增進閱讀理解與學習能力!」巫素琪強調說,誰也沒料到戲劇教育的力量這麼大,融合教育還可以為孩子打開一扇天窗。透過非語言式的肢體傳達,讓不同處境的孩子得到一份欣慰與成就感,使得她不得不詫異於戲劇教育的威力。

 

應用戲劇 讓教育變多元

若不是對表演藝術感到深深癡迷,也藏著一份對教育的期許,恐怕很少有人真正地接觸過「戲劇教育」(Drama-in-Education)作為應用戲劇中的一個子類別。

巫素琪接觸表演十多年,從容地向讀者一一解釋道:「『戲劇』綜合了文字與想像,就是將畫面具象化了!」戲劇教育,可以說是透過戲劇手法達到教育目標,方法與內容則包羅萬象,例如巫素琪就為戲劇教育拓展過多種內容與用途,例如:增進閱讀理解、認識地方文史、環保生態等多元議題。巫素琪眨眨眼,不時很熱情地強調:不分性別、年紀,所有人都適合戲劇教育!

 

高鐵通學 碩士班兩年畢業

巫素琪,畢業自清華大學中文系,學生時期曾與戲劇展開短暫的緣分,像一顆種子埋入在心中,等待日後發芽。離校以後的巫素琪投入清華校友會刊物工作,緣分與生命中的際遇帶著她兜兜轉轉,過程歷經生產、轉換職業,依然回到她戀眷的領域,也更加確立了自己往戲劇領域發展的意圖。

後來,巫素琪儘管是兩個孩子的母親,行有餘力時,仍報名了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我那個時候每週通車,禮拜二清晨五點,甚至天還沒亮,就急忙搭程高鐵下去。禮拜四上完研究所最後一堂課就趕回新竹,每週這樣上課,這樣子奔跑。」

顯然巫素琪的壓力不僅於此,身為孩子的母親,她始終無法割捨家庭期許:「兩個小孩雖然都很支持,即使你知道他們很獨立,也還是需要母親在身邊。」

緩了一口氣,巫素琪有把握地向孩子承諾,自己會以最快的速度畢業,即使這份挑戰在外人眼裡很艱難。但是,她沒有忘記對孩子的諾言,既然說得到也勢必得要做得到,「於是我就成為臺南大學一個傳奇,唯一一位兩年就畢業的研究生。」亮眼的進度,加上為人母親的毅力,讓巫素琪為夢想跨越了成功的一大步。

 

創辦「巫婆戲劇魔法故事屋」

巫素琪點燃一把對應用戲劇的熱火,頭也不回地往前邁進:「我記得那個時候碩士論文正要裝訂,心一橫,也把故事屋的名片印出來了。」、「名片一做出來,名字一定下去,那種自我定位就出現了。」

巫素琪撿起一張名片,對上頭的圖案與文字很盡情地比劃:「因為我姓巫,好朋友都會叫我巫婆,所以順理成章起了這個名字。」

名片不只寫著《巫婆戲劇魔法故事屋》,上頭使用線搞描繪的巫婆圖樣,與名片一角的巫婆湯,「還是我請女兒幫忙設計的。」眼神滿是驕傲。

巫素琪說,《巫婆戲劇魔法故事屋》是三種力量的綜合展現:創造力、表達力跟合作力。戲劇教育的目的,萬本歸宗地說,是肢體表演與教育理念的構成,是三種力量之美的連結形式,造就今天璀璨發展的《巫婆戲劇魔法故事屋》。

 

融合在地議題 讓戲劇教育更深入

巫素琪說,這幾年的時間裏,她將戲劇教育結合在地議題,讓戲劇教育不只是兩者簡單的體現。她持續與社區大學合作、申請文化部的文化體驗計劃,針對不同的議題設計獨具一格的教案。

例如,「我們去了香山海邊一座媽祖古廟,我希望學生透過扮演古人,理解先民的辛苦和生存困難,並以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

巫素琪認為,因爲有不同的生命處境,所以體會角色的方式也就不同。扮演是帶著主體意識去面對他者相異的境遇,這個過程不是徹底遺忘了自己,真正地成為他者,而是在參與角色的過程裏,對自我的存在展開深刻的反思。戲劇教育的目的在這裡埋藏一份深刻的底蘊,唯有透過實際行動才得以顯露無遺。

 

從荒蕪的土地中長出新芽 過程並不簡單

「我也覺得一開始很失敗,對自己不夠了解。」回想起過去好幾年,創業這一段戰戰兢兢的日子,不免讓人心有餘悸。「重點是,我的定位不夠清楚,加上自由工作者的負擔,時常給我一種不安全感。」

「自由工作者好像真的自由,其實不然。」巫素琪接著說,「我要面對不同人、應付不同的個性、不同的特質,我就覺得,哇!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好疲累。」

「有好幾次都決定不做了,只剩下使命感在支撐。」《巫婆戲劇魔法故事屋》有亮麗的表現,也有最困難的時候,巫素琪也曾經被無止盡的脆弱折磨,還是不想被現實打敗。有好幾次的夜晚,巫素琪曾找朋友哭訴:「我就說我不做了、我不做了!」一邊說,一邊掉眼淚。

原以為說出來可以減緩焦慮,然而隱忍的情緒好像到了臨界,往往會在訴苦時傾洩而出,還好有身邊的朋友不斷勉勵她,讓巫素琪還有餘力支撐信念:「朋友說,你現在做的事情是不容易,可是很重要也很珍貴。」、「朋友認為讓種子發芽並不容易,所以你更應該慎選合作對象。」巫素琪點了點下巴,很肯定地加強語氣:「好的合作單位就像是好的泥土、好的土壤。」唯有滋養和灌溉,種子才會發芽。

 

創業之路 從發芽到茁壯

巫素琪將戲劇從舞台搬到民間,過程既有驚險、也有火花,如今戲劇教育宛如從芽苗茁壯成大樹,更多的成功來自實踐與過人的行動力。

現在的巫素琪已經攀過山嶺,還要持續前進,持續讓戲劇教育以多元的形式深入在地文化,繼續為大眾發光,等待未來茁壯發芽。


 

當戲劇融入教育——《巫婆戲劇魔法故事屋》創辦人巫素琪:透過戲劇 我讓教學更有創意

採訪編輯│Joe Chen

 

戲劇教育 為特教生創造可能

「我感到非常震撼,原來『戲劇教育』帶給人的力量可以這麼大。」巫素琪談起這句話,努力地把眼睛睜又大又圓,似乎可以從目光中讀出一點振奮之情。巫素琪不吝嗇地解釋說,許多源自心靈的觸動都是特教班孩子帶給她的禮物,也讓她見識到「戲劇教育」充沛的渲染力與價值。

巫素琪在談話裡的情感特別澎湃,彷彿尋到寶藏的幸運兒,藏不住的笑意。除了表露出的欣喜,話語裡似乎還藏著一絲慰藉之情,她加緊解釋說:「我曾在新竹融合班教國中國文,遇過一位患有閱讀障礙的學生,對閱讀一向感到很吃力。後來,我使用戲劇教育手法帶領他參與互動。」

巫素琪回憶起往事,浮現的情感依然很清晰:「有天孩子的媽媽親自向我道謝,用很誠懇的態度。她的兒子儘管飽受挫折,也一度喪失學習興趣,驚喜的是,她的兒子並沒有放棄學習。」、「媽媽告訴我,兒子主動打開國文課本,令她驚喜不已。」以至於她的口吻裡滿是按耐不住的激動:「她說真是太不可思議了,一定要親自向我道謝!」

「後來,我再去進修戲劇教育研究所,閱讀過不少論文,發現戲劇的確可以增進閱讀理解與學習能力!」巫素琪強調說,誰也沒料到戲劇教育的力量這麼大,融合教育還可以為孩子打開一扇天窗。透過非語言式的肢體傳達,讓不同處境的孩子得到一份欣慰與成就感,使得她不得不詫異於戲劇教育的威力。

 

應用戲劇 讓教育變多元

若不是對表演藝術感到深深癡迷,也藏著一份對教育的期許,恐怕很少有人真正地接觸過「戲劇教育」(Drama-in-Education)作為應用戲劇中的一個子類別。

巫素琪接觸表演十多年,從容地向讀者一一解釋道:「『戲劇』綜合了文字與想像,就是將畫面具象化了!」戲劇教育,可以說是透過戲劇手法達到教育目標,方法與內容則包羅萬象,例如巫素琪就為戲劇教育拓展過多種內容與用途,例如:增進閱讀理解、認識地方文史、環保生態等多元議題。巫素琪眨眨眼,不時很熱情地強調:不分性別、年紀,所有人都適合戲劇教育!

 

高鐵通學 碩士班兩年畢業

巫素琪,畢業自清華大學中文系,學生時期曾與戲劇展開短暫的緣分,像一顆種子埋入在心中,等待日後發芽。離校以後的巫素琪投入清華校友會刊物工作,緣分與生命中的際遇帶著她兜兜轉轉,過程歷經生產、轉換職業,依然回到她戀眷的領域,也更加確立了自己往戲劇領域發展的意圖。

後來,巫素琪儘管是兩個孩子的母親,行有餘力時,仍報名了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我那個時候每週通車,禮拜二清晨五點,甚至天還沒亮,就急忙搭程高鐵下去。禮拜四上完研究所最後一堂課就趕回新竹,每週這樣上課,這樣子奔跑。」

顯然巫素琪的壓力不僅於此,身為孩子的母親,她始終無法割捨家庭期許:「兩個小孩雖然都很支持,即使你知道他們很獨立,也還是需要母親在身邊。」

緩了一口氣,巫素琪有把握地向孩子承諾,自己會以最快的速度畢業,即使這份挑戰在外人眼裡很艱難。但是,她沒有忘記對孩子的諾言,既然說得到也勢必得要做得到,「於是我就成為臺南大學一個傳奇,唯一一位兩年就畢業的研究生。」亮眼的進度,加上為人母親的毅力,讓巫素琪為夢想跨越了成功的一大步。

 

創辦「巫婆戲劇魔法故事屋」

巫素琪點燃一把對應用戲劇的熱火,頭也不回地往前邁進:「我記得那個時候碩士論文正要裝訂,心一橫,也把故事屋的名片印出來了。」、「名片一做出來,名字一定下去,那種自我定位就出現了。」

巫素琪撿起一張名片,對上頭的圖案與文字很盡情地比劃:「因為我姓巫,好朋友都會叫我巫婆,所以順理成章起了這個名字。」

名片不只寫著《巫婆戲劇魔法故事屋》,上頭使用線搞描繪的巫婆圖樣,與名片一角的巫婆湯,「還是我請女兒幫忙設計的。」眼神滿是驕傲。

巫素琪說,《巫婆戲劇魔法故事屋》是三種力量的綜合展現:創造力、表達力跟合作力。戲劇教育的目的,萬本歸宗地說,是肢體表演與教育理念的構成,是三種力量之美的連結形式,造就今天璀璨發展的《巫婆戲劇魔法故事屋》。

 

融合在地議題 讓戲劇教育更深入

巫素琪說,這幾年的時間裏,她將戲劇教育結合在地議題,讓戲劇教育不只是兩者簡單的體現。她持續與社區大學合作、申請文化部的文化體驗計劃,針對不同的議題設計獨具一格的教案。

例如,「我們去了香山海邊一座媽祖古廟,我希望學生透過扮演古人,理解先民的辛苦和生存困難,並以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

巫素琪認為,因爲有不同的生命處境,所以體會角色的方式也就不同。扮演是帶著主體意識去面對他者相異的境遇,這個過程不是徹底遺忘了自己,真正地成為他者,而是在參與角色的過程裏,對自我的存在展開深刻的反思。戲劇教育的目的在這裡埋藏一份深刻的底蘊,唯有透過實際行動才得以顯露無遺。

 

從荒蕪的土地中長出新芽 過程並不簡單

「我也覺得一開始很失敗,對自己不夠了解。」回想起過去好幾年,創業這一段戰戰兢兢的日子,不免讓人心有餘悸。「重點是,我的定位不夠清楚,加上自由工作者的負擔,時常給我一種不安全感。」

「自由工作者好像真的自由,其實不然。」巫素琪接著說,「我要面對不同人、應付不同的個性、不同的特質,我就覺得,哇!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好疲累。」

「有好幾次都決定不做了,只剩下使命感在支撐。」《巫婆戲劇魔法故事屋》有亮麗的表現,也有最困難的時候,巫素琪也曾經被無止盡的脆弱折磨,還是不想被現實打敗。有好幾次的夜晚,巫素琪曾找朋友哭訴:「我就說我不做了、我不做了!」一邊說,一邊掉眼淚。

原以為說出來可以減緩焦慮,然而隱忍的情緒好像到了臨界,往往會在訴苦時傾洩而出,還好有身邊的朋友不斷勉勵她,讓巫素琪還有餘力支撐信念:「朋友說,你現在做的事情是不容易,可是很重要也很珍貴。」、「朋友認為讓種子發芽並不容易,所以你更應該慎選合作對象。」巫素琪點了點下巴,很肯定地加強語氣:「好的合作單位就像是好的泥土、好的土壤。」唯有滋養和灌溉,種子才會發芽。

 

創業之路 從發芽到茁壯

巫素琪將戲劇從舞台搬到民間,過程既有驚險、也有火花,如今戲劇教育宛如從芽苗茁壯成大樹,更多的成功來自實踐與過人的行動力。

現在的巫素琪已經攀過山嶺,還要持續前進,持續讓戲劇教育以多元的形式深入在地文化,繼續為大眾發光,等待未來茁壯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