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時間:2024年12月11日 06:07
無悔的尋美旅程——專訪手作森林創辦人 NIKI
採訪編輯│葉語洹
悄悄推開木頭製的大門,繁花般的布料映入眼簾,旋轉而上的樓梯撐起了手作的森林世界,偶有的輕聲交談落於縫紉機沓沓聲響的縫隙中,這個隱約在空氣中飄浮著幸福感的地方,是一間由創辦人 NIKI 於七年前將新竹的老屋改建而成的手作縫紉工作室。
縫紉的萌發之路
不過這處手作的夢想天地,並不在 NIKI 最初的旅程當中。
如同大多數台灣學子的升學路徑,NIKI 雖然從小就對手作有極大的興趣,仍舊選擇了傳統體制之下的資訊系所,並進入一般公司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
乏味的工作日常,只有每週六日才得以解脫。
NIKI 回想起小時候的熱愛,開始找尋台灣各地有興趣的師資及各種裁縫與刺繡的課程,「我覺得縫紉我一直很想做,如果這輩子我沒做一定會後悔。」自稱容易緊張且不善言辭的 NIKI 眼神堅定地說。
憑著這份勇氣,NIKI 在沒有日文基礎的前提下,帶著一點點的存款便隻身前往日本的專門學校學習縫紉。
「一開始非常的慘,因為我同時在學日文,日語學校很嚴,我去外面上的好幾家教室也很嚴,每天都沒有睡覺。」繁多的課業、艱澀的縫紉語彙,加上對外國人的排外態度,都讓這段求學路程難上加難。
但 NIKI 對縫紉的熱愛依舊像寫在書桌前的開店夢想般不曾動搖,甚至為了充分利用時間學習,三餐都選擇了方便快速食用的便宜牛丼,就為了爭取在短短幾年之內取得日本的手縫、機縫和刺繡證照。
「每天一定要縫七個小時,因為我太愛了,所以常常超過那個時間,那個過程還蠻幸福的,在自己的小小房間內,像時間靜止般。」
絕處「縫」生
取得多項證照並回到台灣的 NIKI,除了維持每兩週到日本進修,也著手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朝著「把手作帶到大家生活當中」的目標更進一步,然而,一開始的情況卻極為艱難。
除了手作體驗並非民生必需,很大一部分隨景氣波動而影響經營,手作森林也因不是座落於市中心,因此不容易招攬路過客,最艱困的時候甚至一天完全沒有學生,房租和囤貨的壓力接踵而至。
即使面臨經營的壓力,NIKI 依然堅持對拼布專業教學的熱情,除了教授證書課程,也加入包包、洋裁與童裝等多樣化課程選擇,讓手作森林逐漸打開了知名度。
近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更成為工作室的轉機。
手作森林開設了 YouTube 頻道,推出了口罩掛繩、口罩收納等教學影片,若觀眾對影片中的紙型有興趣,就會購買工作室的材料包自行在家中手作;當時口罩一度被搶購一空,許多人轉而使用口罩套以延長口罩的使用期限,工作室也趁勢教授口罩套的製作方法,熱銷的盛況甚至登上蘋果日報,手作森林因此漸漸成為台灣手作教學的知名品牌。
另外,販售的商品也配合各種節慶、工作室週年慶,以及購物平台的購物節祭出優惠活動,營運狀況於是漸趨穩定。
妥協與堅持
除此之外,NIKI 表示在興趣和市場之間「不是只要做你想要做的事,要做些舒適圈外的事。」工作夥伴增加的壓力之下,作品開始需要考量大眾的喜好,像是放棄太過困難的紙型,或是難以複製的稀缺性材料。
面對各種挫折,NIKI 指出進入手作體驗產業最重要的是堅持,看到許多從外縣市專程來上課的學生,讓 NIKI 回想起當初來回日本,甚至曾經睡在機場的經驗,她認為自己也必須為了那些支持的人努力下去,不要輕易放棄。
因為對品牌的堅持,手作森林開始受到各大品牌的青睞,目前和瑞士 LAURASTAR LIFT 高級熨燙品牌、日本兄弟牌、車樂美、瑞士 BERNINA 等縫紉機品牌皆有經銷合作。
唯一的森林
現在的手作森林不只學生許願到外縣市展店,巨城、誠品等各大購物商場也紛紛遞來橄欖枝,NIKI 卻不想複製成為標準化的連鎖經營模式。
「我覺得就是要一家,你不覺得有些甜點店只有一家比較可愛嗎?它就有一種,所有的人都很確定就在那裡,然後你要來的話就來上課。」
如今各種手作體驗教室蓬勃發展,手作森林的差異在於其多樣化的格調,而非遵循日本職人精神展現單一的風格,同時提供了誇張和收斂的布料及作品,不只吸引到各年齡層的學生,也有不少男性學生前來學習。
工作室目前還透過直播與學生互動,即時瞭解學生的需求與問題, 2023 年年初預計上線線上付費教學,未來 NIKI 期望做自己的品牌證書,培養師資到台灣各地教學,希望有更多人認識縫紉與拼布。
歷經跨國求學到成立工作室,NIKI 的腳步仍持續向前邁進,除了不斷精進自己的拼布能力,也學習日文、花藝和刺繡等技能,同時準備考色彩證照,目前還在規劃出版個人書籍,「我想做讓我可以得到美的事情,讓我可以有新的靈感。」
NIKI 也鼓勵還在學生階段的青年們發展自己的興趣,「專注在自己最擅長的事情上,鑽研你的專長,然後發揮,我覺得這非常重要。」
勇敢堅定地選擇、持續廣泛地學習,NIKI 對美的追尋將不會停下。
▲ 手作森林除了成立實體工作室開設小班制專業證照、拼布及洋裁等課程,也透過實體與線上並行販售 NIKI 親自從日本挑選帶回的手作材料、工具及生活雜貨小物。
無悔的尋美旅程——專訪手作森林創辦人 NIKI
採訪編輯│葉語洹
悄悄推開木頭製的大門,繁花般的布料映入眼簾,旋轉而上的樓梯撐起了手作的森林世界,偶有的輕聲交談落於縫紉機沓沓聲響的縫隙中,這個隱約在空氣中飄浮著幸福感的地方,是一間由創辦人 NIKI 於七年前將新竹的老屋改建而成的手作縫紉工作室。
縫紉的萌發之路
不過這處手作的夢想天地,並不在 NIKI 最初的旅程當中。
如同大多數台灣學子的升學路徑,NIKI 雖然從小就對手作有極大的興趣,仍舊選擇了傳統體制之下的資訊系所,並進入一般公司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
乏味的工作日常,只有每週六日才得以解脫。
NIKI 回想起小時候的熱愛,開始找尋台灣各地有興趣的師資及各種裁縫與刺繡的課程,「我覺得縫紉我一直很想做,如果這輩子我沒做一定會後悔。」自稱容易緊張且不善言辭的 NIKI 眼神堅定地說。
憑著這份勇氣,NIKI 在沒有日文基礎的前提下,帶著一點點的存款便隻身前往日本的專門學校學習縫紉。
「一開始非常的慘,因為我同時在學日文,日語學校很嚴,我去外面上的好幾家教室也很嚴,每天都沒有睡覺。」繁多的課業、艱澀的縫紉語彙,加上對外國人的排外態度,都讓這段求學路程難上加難。
但 NIKI 對縫紉的熱愛依舊像寫在書桌前的開店夢想般不曾動搖,甚至為了充分利用時間學習,三餐都選擇了方便快速食用的便宜牛丼,就為了爭取在短短幾年之內取得日本的手縫、機縫和刺繡證照。
「每天一定要縫七個小時,因為我太愛了,所以常常超過那個時間,那個過程還蠻幸福的,在自己的小小房間內,像時間靜止般。」
絕處「縫」生
取得多項證照並回到台灣的 NIKI,除了維持每兩週到日本進修,也著手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朝著「把手作帶到大家生活當中」的目標更進一步,然而,一開始的情況卻極為艱難。
除了手作體驗並非民生必需,很大一部分隨景氣波動而影響經營,手作森林也因不是座落於市中心,因此不容易招攬路過客,最艱困的時候甚至一天完全沒有學生,房租和囤貨的壓力接踵而至。
即使面臨經營的壓力,NIKI 依然堅持對拼布專業教學的熱情,除了教授證書課程,也加入包包、洋裁與童裝等多樣化課程選擇,讓手作森林逐漸打開了知名度。
近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更成為工作室的轉機。
手作森林開設了 YouTube 頻道,推出了口罩掛繩、口罩收納等教學影片,若觀眾對影片中的紙型有興趣,就會購買工作室的材料包自行在家中手作;當時口罩一度被搶購一空,許多人轉而使用口罩套以延長口罩的使用期限,工作室也趁勢教授口罩套的製作方法,熱銷的盛況甚至登上蘋果日報,手作森林因此漸漸成為台灣手作教學的知名品牌。
另外,販售的商品也配合各種節慶、工作室週年慶,以及購物平台的購物節祭出優惠活動,營運狀況於是漸趨穩定。
妥協與堅持
除此之外,NIKI 表示在興趣和市場之間「不是只要做你想要做的事,要做些舒適圈外的事。」工作夥伴增加的壓力之下,作品開始需要考量大眾的喜好,像是放棄太過困難的紙型,或是難以複製的稀缺性材料。
面對各種挫折,NIKI 指出進入手作體驗產業最重要的是堅持,看到許多從外縣市專程來上課的學生,讓 NIKI 回想起當初來回日本,甚至曾經睡在機場的經驗,她認為自己也必須為了那些支持的人努力下去,不要輕易放棄。
因為對品牌的堅持,手作森林開始受到各大品牌的青睞,目前和瑞士 LAURASTAR LIFT 高級熨燙品牌、日本兄弟牌、車樂美、瑞士 BERNINA 等縫紉機品牌皆有經銷合作。
唯一的森林
現在的手作森林不只學生許願到外縣市展店,巨城、誠品等各大購物商場也紛紛遞來橄欖枝,NIKI 卻不想複製成為標準化的連鎖經營模式。
「我覺得就是要一家,你不覺得有些甜點店只有一家比較可愛嗎?它就有一種,所有的人都很確定就在那裡,然後你要來的話就來上課。」
如今各種手作體驗教室蓬勃發展,手作森林的差異在於其多樣化的格調,而非遵循日本職人精神展現單一的風格,同時提供了誇張和收斂的布料及作品,不只吸引到各年齡層的學生,也有不少男性學生前來學習。
工作室目前還透過直播與學生互動,即時瞭解學生的需求與問題, 2023 年年初預計上線線上付費教學,未來 NIKI 期望做自己的品牌證書,培養師資到台灣各地教學,希望有更多人認識縫紉與拼布。
歷經跨國求學到成立工作室,NIKI 的腳步仍持續向前邁進,除了不斷精進自己的拼布能力,也學習日文、花藝和刺繡等技能,同時準備考色彩證照,目前還在規劃出版個人書籍,「我想做讓我可以得到美的事情,讓我可以有新的靈感。」
NIKI 也鼓勵還在學生階段的青年們發展自己的興趣,「專注在自己最擅長的事情上,鑽研你的專長,然後發揮,我覺得這非常重要。」
勇敢堅定地選擇、持續廣泛地學習,NIKI 對美的追尋將不會停下。
▲ 手作森林除了成立實體工作室開設小班制專業證照、拼布及洋裁等課程,也透過實體與線上並行販售 NIKI 親自從日本挑選帶回的手作材料、工具及生活雜貨小物。